
(一)學院簡介
188博金寶亞洲體育成立于2018年6月。學院前身是1979年成立的原山東紡織工學院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和1987年成立的原青島大學電氣技術專業。1993年四校合并組建新的青島大學,1997年相關專業合并組建電氣及自動化工程學院,2002、2015年先后更名為自動化工程學院、自動化與188博金寶亞洲體育,2018年6月學院調整組建為電氣工程和自動化兩個學院。188博金寶亞洲體育的發展目標是將電氣工程學科建設成為國際先進水平的學科,培養本學科領域的博士后、博士生、碩士生和本科生等高級專門人才。188博金寶亞洲體育是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單位和中國電源學會常務理事單位。
學院目前擁有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4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電氣工程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點,學科帶頭人是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人才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達學者陳道煉教授。學院還擁有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青島市智能電器與智能系統工程實驗室等教學和科研平臺以及電工電子課程山東省教學團隊,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本科專業為教育部卓越工程師計劃培養專業,電工電子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榮獲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等稱號。學院下設電機與電器系、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系、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系、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系和電氣工程專業實驗中心。
學院師資隊伍雄厚,現有教職工50余人。其中,博導6人,碩導20人,教授7人,副高職稱 20余人,博士30余人。優秀教師包括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人才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1人,科睿唯安“ 中國高被引科學家”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達學者1人,山東省智庫高端人才入庫專家1人,青島大學首席教授1人,青島大學特聘教授5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1人,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IEEE高級會員1人,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力電子學會副理事長1人,中國電源學會常務理事1人,中國電源學會無線電能傳輸技術及裝置專委會副主任委員1人。目前全日制碩士研究生160余人,在職碩士生50余人。
學院教學與科研成果頗豐。先后主持和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2項,國防預研子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0余項,橫向項目40余項,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200多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3部,獲山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中國電源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山東省高校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承擔國家級質量工程教研項目5項,國家級“十一五”規劃教材2部,國家級“十二五”規劃教材1部,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全國高校優秀教材二等獎1項、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省級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省級實驗技術成果二等獎2項和三等獎4項。
學院工作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齊心協力、為創建電氣工程學科新局面而奮力拼搏”為指導思想,不斷強化辦學特色,壯大辦學實力,快速提升人才培養、科研與學術交流、學科建設、社會服務水平,朝著早日獲批電氣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流動站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方向蓬勃發展。
(二) 學科介紹
青島大學電氣工程學科于2000年獲批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二級學科碩士點,分別于2010年、2011年獲批電氣工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電氣工程專業學位點,學科帶頭人是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萬人計劃百千萬工程領軍人才、臺達環境與教育基金會中達學者陳道煉教授。本一級學科碩士點設置電機與電器、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四個二級學科方向,四個二級學科方向帶頭人分別是吳新振教授、張智晟教授、陳道煉教授、王冬青教授。
電機與電器學科方向是基于電與磁相互作用原理實現能量轉換與傳遞的電磁機械裝置,提高發電機與電動機的設計、制造與運行控制的技術水平,對國民經濟具有重要的意義,是我校電氣工程學科領域有特色優勢的二級學科方向。本研究方向面向軍民用艦船、電動汽車、全電多電飛機、風力發電、高新電力裝備等領域開展特種電機優化設計、性能分析、驅動控制、故障診斷與容錯控制的研究。研究內容涉及感應電機設計分析與控制、永磁電機設計分析與控制、多相電機容錯運行分析與控制、磁懸浮軸承分析與控制、風力發電及其控制技術等方面。培養研究生掌握電機設計、分析與控制方面掌握基礎理論與專門知識,注重與其他研究方向的融合,勝任電氣工程領域管理與技術工作。本研究方向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與國防重點預研項目子課題,多相感應電機設計與分析方面的研究工作居于國內領先地位。
電力系統及其自動化學科方向是研究電力系統規劃設計、特性分析、運行管理以及控制保護等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其對國民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起著重大作用,該學科方向是本校具有特色優勢的二級學科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包括電力系統調度與運行控制、電力系統分析與控制、電力系統故障診斷、電力經濟與電力市場、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研發等。注重理論與應用基礎的研究、培養研究生對電網中發電、輸電、變電、配電和用電等諸多環節均具有較系統和深刻的認識,具有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電網實際生產運行問題的能力,勝任電力系統中所有生產管理部門的工作。本研究方向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與大型國有企業委托的多個橫向項目,在電力系統負荷預測、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高速列車在線監測與故障診斷等方面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二級學科方向是電力技術、電子技術、控制技術三者結合的新興交叉學科,是我校電氣工程學科領域有特色優勢的二級學科,主要涵蓋電力電子變換技術、電力電子高頻磁技術、電力電子系統電磁兼容、無線電能傳輸、新能源發電技術、電力傳動及其控制、航空電源系統等學科方向的基礎創新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發。電力電子變換技術是本學科方向的特色之一,特別是在高頻環節DC-AC、AC-AC 變換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創新研究成果,處于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新能源發電技術是本學科方向的另一特色,特別是在光伏發電技術和多種新能源聯合供電的分布式集成發電系統研究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537001)的資助。此外,在無線電能傳輸、航空航天電源系統和電力傳動及其控制領域也取得了較突出的研究成果。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學科的發展,一方面與高效節能、新能源發電、電機控制、電網諧波治理、智能電網等密切相關,對民用工業和國防工業(如飛機、導彈和艦艇)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另一方面將對電氣工程其它二級學科的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科是以電磁理論為基礎揭示電磁現象與過程的應用基礎學科,是電氣工程領域的共性基礎學科,主要涵蓋非線性電路與系統、儲能元件與系統、工程電磁場與電磁兼容等學科方向的基礎創新研究和工程應用研發。儲能元件與系統是本學科方向的特色之一,特別是在超級電容器、蓄電池充放電領域取得了較突出的研究成果;非線性電路與系統是本學科方向的另一特色,特別是將非線性系統與智能控制理論的結合開展了許多富有成效的創新研究。此外,在工程電磁場與電磁兼容領域也開展了不少研究工作。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科的發展,一方面與電磁環境、高效節能、儲能、新能源發電、生命等密切相關,對民用工業和國防工業(如飛機、導彈和艦艇)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另一方面,隨著與信息、電子、通信、計算機、自動控制、環境、生命等學科的交叉、滲透與融合,電工理論與新技術學科的研究內容將不斷拓寬,將豐富和發展電氣工程一級學科范疇。
(三) 獎學金體系
研究生獎學金體系包括國家獎學金、學業獎學金、校長獎學金、明德獎學金、博學獎學金;研究生資助體系包括國家助學金、三助(助研、助管、助教)崗位津貼、國家助學貸款及經濟困難研究生補助四大類。
主要研究生獎學金有:
國家獎學金:碩士生獎勵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0元。
學業獎學金:主要考核研究生考試成績和科研成果,每年發放一次,覆蓋面70%,一等獎學金10000元(10%),二等獎學金8000元(20%),三等獎學金6000元(40%)。其中新生按照入學成績發放。
研究生助學金主要有:
國家助學金:碩士研究生資助標準為6000元/年/人。
助研助學金:助研崗位由導師根據其科研需求設置,自主發放。
研究生獎學金及助學金的詳細規定請見青島大學學生處網站
(http://xgzx.qdu.edu.cn/xszz/zcwj.htm)。
(四) 招生目錄

(五) 聯系方式
聯系電話:0532-85951981(范老師、彭老師)
郵箱:[email protected]
地址:青島市寧夏路308號博遠樓414-2辦公室
郵編:266071
官方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