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用心,讓課堂活起來”——“青大人物”推出我院吳新燕老師專訪
“大家都知道,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率在臨床上是一個基礎而又重要的指標。那么,心率如何測量呢?”
環(huán)顧了一下課堂上一雙雙專注的眼睛,188博金寶亞洲體育教師吳新燕接著講到:“現在我們有很多專門的設備用來測量心音、心電、脈搏,其中最簡單便捷的就是指尖脈搏測量儀……在儀器當中有一個核心的電路,將脈搏波與一個標準電壓信號進行比較,就得到脈沖信號,實現這個功能的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單限比較器。”
在學校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吳新燕將一個醫(yī)學問題引入《模擬電子技術基礎》,以提升課堂趣味。在課堂上將知識活學活用,是她在不斷吸取前輩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一直堅持的教學風格。
大學剛畢業(yè)的時候,吳新燕就下決心要將教書育人作為一生的事業(yè)追求。“做一行,就要愛一行,鉆一行,把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上面。”2010年來我校任教之前,她曾在湖北工程大學任教,主要講授《大學物理》。那里有很多優(yōu)秀的老教師,一門課能講一輩子,她經常去“蹭課”,如果聽了一節(jié)教學風格獨特的課,她就會像學生一樣吸收經驗,以應用在自己的課堂上。吳新燕這樣描述自己當時的狀態(tài),她說,每個老教師都有自己的教學手稿,上面有嚴謹的公式推導過程,再配以美觀的工程圖,并且會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完善,這一點也使吳新燕養(yǎng)成了每上一門課就要寫手稿的習慣。
“我看過吳老師的教學文檔,她教過的每一門課程都有厚厚的兩大本,幾乎是將教材再重新寫了一遍。”學院同事楊杰介紹到,“而且不管課程以前是否上過,她都會精心修改教學課件,撰寫教學設計,引入當前電子科技發(fā)展的前沿知識。”《模擬電子技術基礎》這門課,吳新燕已經講了四年。通常,為了講好一節(jié)課,她要花幾乎四節(jié)課的時間來備課、寫手稿。手稿里不僅有知識點的羅列,還有電路圖、效果圖以及重點知識的標識,如今她已寫到了第二版。不同于第一版是對教材的理解之下默寫出的手稿,第二版更多的是國內外教材的與課堂經驗總結的結合,知識點已經內化成她個人的東西。
除了過硬的知識儲備之外,吳新燕還在比賽當中應用了“雨課堂”這一新型教學工具。講課前,她在“雨課堂”微信平臺上發(fā)布課件,幫助學生們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課堂上,通過學生們易錯點隨堂測驗的反饋,提交答案的人數、正確率都能夠以詳細的數據展現出來。除了“雨課堂”之外,吳新燕也應用了“翻轉課堂”的方法,“但它非常考驗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果對課程感興趣就會學習得更全面,不感興趣和沒有預習的學生就落在了后面。”
“吳老師上課聲音洪亮,富有激情,一下子就能吸引大家的注意力。”應用物理專業(yè)2016級的崔金來說,她講課的時候很少喝水,“有時候能明顯感到她嗓子不舒服,她也并沒有停下,直到講完一個知識點,或者下課了才喝口水潤潤嗓子。”下課時,吳新燕還會去后排坐坐,讓不是“學霸”的學生也有機會與自己交流。
“每次吳老師都會在實驗室待到很晚,等大家都完成了再離開。”新能源科學與工程2016級的左風凱說,她從下午3點一直到晚上快8點,全程陪同大家做實驗,直到結束后才去吃晚飯。實驗過程中,有一些小的細節(jié)學生沒有注意到,就達不到最終實驗效果。“她一看就知道我們大概錯在哪里,大部分都錯在電源沒調好、電路連錯、器件(集成芯片、電阻)看錯等方面。”
在此次參賽過程中,學校和學院里的同事們給了吳新燕很大的幫助。年輕的同事們建議她精簡PPT的內容;一些老同事們就說,要精心設計板書,要把最精煉的內容留在黑板上,呈現重點知識框架。吳新燕說:“這個老師提一點,那個老師提一點,大家給了我很多幫助。”
吳新燕的另一門課是《模擬電子電路》,一屆又一屆的學生稱它為“魔電”,導致很多低年級學生一聽就感到恐懼。為了使學生們理解課程內容,她上課時喜歡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將自然科學與生活融會貫通,讓知識跳出課本,活躍于實際生活,使大家消除“恐懼心理”。新能源科學與工程2016級的趙雪琴介紹到,這門課以實際電路應用為主,上課時老師先由一個例子引出本節(jié)課的主題,然后以一個較為簡單的電路為基礎,從該電路中各部分參數的具體變化,來講解每種電路的優(yōu)缺點,并將其缺點進行改善,得到更加適合于實際應用的電路。“這種由具體事例帶入課堂教學的方法,使我們對知識點有了更加透徹的理解。”
今后,吳新燕打算實現模電課程的立體化教學,以教材為核心,以課堂教學和實驗室教學為依托,通過課內、課外實驗套件、各種數字媒體手段打造一個立體式的學習平臺。她認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不僅要豐富教學內容、優(yōu)化教學設計,還要增加教學資源,利用網絡平臺的各種形式和手段提升教學效率,提高課程教學的覆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