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18時,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宣講會暨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在博遠樓510教室舉行。學院黨委副書記薛希洪主講,院團委副書記劉董以及學院全體入黨積極分子參加。
薛希洪從背景知識、要點梳理和學習力行三個方面具體展開?!巴瑢W們,是誰首先提出了中國共產黨”這一名稱的?為什么共產黨的領導人稱為“書記”呢?“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基本內涵是什么?立刻引發了同學們的積極思考。薛希洪首先帶領同學們一同回憶中國共產黨開天辟地的成立,以及一大代表們的命運沉浮,并對黨的一大到十九大進行簡要回顧,通過歷次黨代會的召開,洞悉黨在制定治國方針、發展戰略、目標任務上,所展現出的政治韜略和遠見卓識。
接下來,薛希洪重點向同學們講解了黨的二十大報告,他從大會的主題“一個高舉、三個全面”講起,就過去五年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重點就一個中心任務,兩步走戰略,三個務必三件大事,四個方面成就,五個重大原則、五個必由之路,六個堅持,十個明確,十四個堅持等進行了講解。關于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等核心要義,薛希洪從著名的歷史學家蔣廷黻之問:“近百年的中華民族根本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人能近代化嗎?能趕上西洋人嗎?能利用科學和機械嗎?能廢除我們家族和家鄉觀念而組織一個近代的民族國家嗎?….從“器不如人”、自強求富的洋務運動開始,給中國的現代化埋下了一顆干癟的種子,到康有為、梁啟超、孫中山提出“制不如人”,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再到“思想文化不如人”的新文化運動,都沒有找到中國近代化的出路。這一重大問題的解決歷史的責任落到了中國共產黨的身上,從毛澤東、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提出的“四個現代化”,到第二代中央領導核心鄧小平提出的“中國式的現代化”、“三步走戰略”,從億萬人民的溫飽到小康社會,從總體小康到全面小康,從全面小康再到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建設現代化強國,我們黨對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認識人不斷深入,在戰略上不斷成熟,在實踐上不斷豐富,中國的現代化道路越走越寬廣,現代化內涵越來越豐富,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現代化建設規律的不斷深化。最后概括出中國式現代化的特征和本質要求。
學史增信,學史力行,薛希洪對同學們提出了三點希望: 夠銘記苦難輝煌,堅定信仰“主心骨”,做有志氣的奮斗者;強化使命擔當,練就成長“硬本領”,做有骨氣的開拓者;胸懷偉大夢想,把準價值“定盤星”,做有底氣的奉獻者。他以黨的二十大代表、2008年畢業于浙江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徐川子—心點亮萬家燈火,更照亮了自己人生為例,教育鼓勵同學們選擇自己的目標,并為之堅持創新,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